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突破性技术:激光烧结实现1毫米级无裂纹掺铒二氧化硅薄膜
Lexsyg光谱仪精确验证光学性能
文章来源:http://doi.org/10.1016/j.optmat.2017.03.035
在硅基光学器件领域,如何制备高厚度、无裂纹且具备优异发光性能的薄膜一直是技术难题。克莱姆森大学联合研究团队通过CO₂激光烧结技术成功制备出厚度超过1毫米的无裂纹掺铒二氧化硅薄膜,为微型化闪烁体和光学波导器件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。研究中,lexsyg research作为重要检测设备,精确揭示了材料的发光特性与闪烁性能。
技术突破:从溶胶配方到激光烧结的全流程创新
1、溶胶-凝胶前驱体优化
原料创新:采用四乙氧基硅烷(TEOS)与六甲基二硅氧烷(HMDS)混合体系,通过调控HMDS比例(硅摩尔占比25%),将凝胶时间延长至24小时,避免相分离。
稀土掺杂:引入0.5%的铒离子(Er³⁺)和1%的铝离子(Al³⁺),提升发光效率并抑制浓度淬灭,同时通过Pluronic F127聚合物调节溶胶流变性,减少干燥应力。
2、CO₂激光烧结工艺
设备配置:采用10.6 μm波长CO₂激光(功率7 W,扫描速度1 mm/s),聚焦光斑直径1 mm,通过局部快速加热实现薄膜致密化。
厚度突破:单层薄膜厚度从传统炉火烧结的500 nm提升至1毫米以上,且无裂纹产生,关键归因于局部热应力松弛机制(有限元模型验证,图1)。
图1. (A)二氧化硅:铒在379nm激发下的PL光谱;(B)在550nm监测二氧化硅:铒的PL光谱;(C)二氧化硅在379nm激发下的PL光谱;(D)二氧化硅:铒的RL光谱;和(E)二氧化硅的RL光谱。
性能验证:lexsyg揭示材料发光特性
1、光致发光(PL)与放射发光(RL)测试
lexsyg重要作用:通过lexsyg research光谱仪对X射线激发下的薄膜进行测试,结果显示:掺铒薄膜在550 nm处呈现强烈的Er³⁺特征峰(4S3/2→4I15/2跃迁),与光电倍增管检测波段高度匹配。
发现:RL谱中观察到467 nm峰(2P3/2→4I11/2跃迁),证实材料在辐射探测中的高灵敏度。
图2.在以1 mm/s的速度进行7w激光扫描之后,由AFM测量的薄膜厚度:(A)大约914 nm的原始厚度,和(B)大约3080 nm的原始厚度。
2、结构稳定性与致密化
SEM/AFM分析:激光烧结后薄膜致密度接近熔融石英基底,收缩率稳定在67%,与炉火烧结效果相当。
应力控制机制:有限元模拟表明,激光烧结通过 “软区应力释放”抑制裂纹,而传统烧结因整体受热导致应力累积。
结论与行业应用前景
本研究通过溶胶-凝胶结合CO₂激光烧结技术,突破传统工艺的厚度限制,成功制备出1毫米级无裂纹掺铒二氧化硅薄膜。lexsyg的高灵敏度光谱分析能力为材料性能验证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持,凸显其在光学材料研发中的不可替代性。该技术有望应用于:
1、高能物理探测:如粒子加速器中的微型化闪烁体探测器;
2、医学成像:X射线/γ射线成像设备的灵敏层材料。
扫一扫,关注公众号
服务电话:
021-34685181